排球作为一项规则严谨的竞技运动,对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和比赛行为有着明确的规定。了解常见的犯规行为及其判罚,不仅有助于运动员规范自身动作,也能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比赛进程。以下是排球比赛中几种常见的犯规行为及相应的判罚方式。

1. 持球犯规
持球犯规是指球员在击球时,球在手中或身体任何部位停留时间过长。根据规则,击球动作必须干净利落,不能有明显的携带或抛掷动作。一旦裁判认定持球,将判对方得分并获得发球权。
2. 四次击球
每方在将球击回对方场区前,最多只能击球三次(拦网触球不计入次数)。如果一方在三次击球后仍未将球击过网,或同一球员连续击球两次(拦网后第一次击球除外),则构成四次击球犯规,判对方得分。
3. 触网犯规
比赛中,球员的任何身体部位或衣物触碰到球网即构成触网犯规。但以下情况除外:球击网导致网触及球员,或球员在无试图击球动作时轻微触网。触网犯规一经确认,立即判对方得分。
4. 越位犯规
发球时,所有球员必须站在规定的位置上。特别是前排球员不能站在与其对应位置的后排球员之前,或与其相邻位置的球员左右错位。若发球瞬间有球员站错位置,则判越位犯规,对方得分并获得发球权。
5. 后排犯规
后排球员不能在进攻线前完成进攻性击球(即扣球),若后排球员在进攻线前起跳并将球直接击过网,则构成后排犯规。同时,后排球员也不能参与拦网。违规者将导致对方得分。
6. 发球犯规
发球时,球员必须在发球区内完成发球动作,且在击球前不得踏及或越过端线。发球时抛球不当(如未明显离手)、发球延迟超过8秒,或发球时队友站位错误,均属发球犯规,判对方得分并获得发球权。
7. 过网击球
在对方完成进攻性击球前,球员的手或任何部位越过球网垂直面触球,即构成过网击球犯规。但拦网时,只要不影响对方击球,手可以过网。此犯规一经判定,对方立即得分。
8. 界内界外球的误判
虽然球员或教练可以对界内界外球的判罚提出质疑,但根据规则,裁判的判定是最终结果。若球员因争议行为表现出不尊重裁判的举动,可能被警告甚至判罚分。
排球比赛的犯规判罚不仅体现了规则的公平性,也确保了比赛的流畅性和观赏性。运动员和教练需深入理解这些规则,从而在比赛中减少不必要的失误,发挥出最佳水平。观众了解这些规则后,也能更加沉浸地享受比赛带来的激情与乐趣。
1.《排球比赛中常见的犯规行为及判罚》援引自互联网,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,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本网站无关,侵删请联系站长。
2.《排球比赛中常见的犯规行为及判罚》仅供读者参考,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,对其原创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。
3.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:http://www.tyqicai.cn/article/568257e26c24.html









